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共青团的初心使命。
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

为党育人聚爱心 为国育才递温暖
——河南希望工程助力青少年成长纪实

来源:河南日报 [2021/09/30]

在河南,有这么一项工程:在过去的近31年、369个月、11220天里,它平均每年援建31所小学;每月捐建超过645个体育室、教室、图书室;每天资助贫困青少年27.6人。

它就是,在1990年12月25日,伴随着“新县希望小学”的落成典礼隆重拉开序幕的河南希望工程。

满怀希望迎红日,圆梦青春扬远帆。

这一成绩单,不只是改变了河南许许多多贫困学子的命运;更是在孕育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黄河岸边,树起了为党育人聚爱心、为国育才递温暖公益样板。作为指导中长期青少年发展规划实施的基层组织,共青团河南省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聚焦共青团主责主业,深刻把握青少年需求变化,充分发挥团组织优势,站在为党育人的战略高度,把希望工程作为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重要载体。在着力培育本土青少年“与中原共出彩”的深厚自豪感的同时,还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扶贫模式,在帮扶家庭困难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同时,激发他们投身时代大潮的强烈责任感。

河南希望工程作为共青团河南省委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始终以改善经济落后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经济落后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使命,以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资助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为己任,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原地区一个贡献力大、参与度高的公益项目,它的许多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公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走上了多重有效、公益模式的探索之路。

从希望育人到圆梦行动的创新

曾经的陈贝,是共青团河南省委落地实施希望工程众多受助孩子中的一员,是30多年来,河南希望工程累计资助大中小学生32万余人中的一名。今天的陈贝,是接受希望工程资助成才后,反哺这项跨世纪公益慈善事业的河南女孩。

作为当年希望工程的受助者,陈贝对希望工程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她生长的“千年古镇”潭头镇,位处洛阳市栾川县东北部,耕地稀少,粮食收成有限,向别处借学费和捉襟见肘的生活,是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1989年10月30日,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基会宣布,建立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1990年12月底,河南省第一所希望小学“新县希望小学”建成。

陈贝在小学成为希望工程“一对一”的资助对象,她认为比起物质的捐助,希望工程一对一带来的精神上鼓励和对未来的认知,让陈贝觉得更加珍贵。受贫困的影响,她一度以为,上完小学,会像其他女孩那样,辍学回家或是外出打工。

2001年,“两免一补”教育政策开始在农村地区实施,河南希望工程也开启了第二阶段的工作转型,救助对象逐渐从资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到资助农村贫困家庭的高中生、大学生。共青团河南省委领导下的河南希望工程,开展了针对家庭贫困中小学生的“明德助学”“广发助学”,以及“茅台王子明亮少年”等公益项目,帮助他们实现求学梦想;针对家庭贫困的青年,持续实施百年职校技能培训,为贫困家庭青年提供全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尽快就业。针对家庭贫困的大学新生,2004年,河南希望工程在全国率先启动“圆梦大学行动”,率先实施“贫困高中生助学项目”,连续开展了“虹剑学友会”“蓝天学友会”和“越人医药”等公益项目。

自此,在河南省,希望工程健全了小、初、高、大学生全方位的助学体系。

此时的陈贝,作为希望工程的先期受助者,时常关注着希望工程。2006年,陈贝顺利考上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财会专业,快毕业时顺利通过农业银行校招考试,提前签约中国农业银行栾川县支行。2019年初,共青团河南省委和河南银监局开展“选派金融机构优秀青年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陈贝果断报名并顺利通过考试。后来成为共青团栾川县委副书记(挂职)的陈贝,积极参加共青团各项工作,投身希望工程的公益项目。

河南希望工程不仅改变了她一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一批贫困青少年的命运。比如,来自“虹剑学友会”第一批受助学生的何磊,上大学后第一年领到8000元助学金,大二到大四每年4000元,201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2018年“虹剑学友会”反哺计划正式开启。比如以“蓝天学子”名义接受资助的赵运哲,2019年6月毕业后,经过多轮考核,顺利进入外交部工作,打算“将来有机会的话,会结合英语专业特长,为有需求的家境困难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帮助他们走出去,开阔眼界”。比如通过“国之栋梁”项目,领到了第一笔5000元助学金的王永,在当年入读黄淮学院后,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毕业后参加工作,就开始了像其他圆梦行动受助者一样,以自己的方式反哺社会。

据统计,自“圆梦行动”开始到2020年,该项目已筹集善款2.87亿元,帮助88427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这背后,是“虹剑学友会”“蓝天学友会”、越人医药助学金、肯德基曙光基金、真维斯基金、新世纪女大学生项目等一大批爱心资源的汇聚,在共青团引领下,共同为寒门学子播种新希望、提供新助力。

而这,也只是河南希望工程30多年来,累计资助大中小学生32万余名,援建希望小学近1000所的一部分;是河南希望工程坚持创新工作方式、紧跟时代步伐,在全国率先启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农民工子女助学活动”“贫困高中生助学项目”“5·19希望工程助学公益日”“乡村教师援助计划”等5个成效显著、影响广泛的公益项目的一部分。

从资助计划到成才体系的完善

从当年共青团中央与中国青基会向全国发出号召,到如今希望工程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它唤起了全体国民对公益事业的参与意识,每一位参与者身上也都映照着一个国家的力量。比如以上提到的何磊、赵运哲、王永,作为河南籍受助学生代表,在2019年他们和陈贝一样,被推选为“希望工程30年·希望之星”,他们怀着一份感恩的情怀在反哺社会,好让希望精神传递下去。

传递,在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内涵。

河南希望工程的30余年,就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为党育人聚爱心、为国育才递温暖”的不断延展和完善。在上世纪末期,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那一阶段主要是致力于让农村的孩子们“有学上,有书读”,以宣传和引导为特征的酝酿和探索的起步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扶贫、救助为基本手段,开展援建希望小学和帮助贫困家庭中的失学辍学青少年。所以,援建希望小学和资助贫困学生一直是河南希望工程实施的两大主要公益项目。

到了本世纪初的十余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热心参与下,经过上世纪末的逐步摸索和不断磨砺,希望小学已成为全省贫困地区教学示范的窗口,资助学生也成为一项受人关注的项目。

这时候,不只是作为共青团工作品牌的“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颇为引人关注的是,希望工程针对青少年贫困教育状况的资助也从“有学上,有书读”走到了让孩子们“上好学、读好书”的新阶段。其活动内涵,也实现了从助学到助教、从扶贫到扶智、从救助到发展的质的飞跃,充分体现了其作为富有中原特色的公益性事业、品牌工程的独特社会价值。

特别是在当前学生都能上得起学的基础上,如何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条件来读书,如何从硬件走上软件,从物质到精神的层面来帮助孩子们?特别是在大力兴建希望小学和资助学生之余,针对孩子们如何度过寒冬,如何获取更多精神食粮等问题上,河南希望工程开始了自己的实践。

2005年10月发起实施“希望图书室”建设项目。目的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农村学生有书读、读好书,在全省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学习氛围。2006年12月,河南希望工程发起“希望体育室”援建计划,动员社会力量关注农村小学文体教育,捐助体育器材和设施。同时还通过“快乐广播站”为孩子们搭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让他们体会世界的精彩,音乐的快乐。

2010年12月,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开展了“温暖冬天·希望工程爱心大动员”活动。不只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乡村小学配置棉门帘,向乡村孩子捐赠羽绒服、棉帽子、棉手套、围巾等保暖衣物,给予贫困地区农村儿童生活上的资助、精神上的关怀、学习上的帮助。还让贫困青少年群体的心永远与共青团组织连接在一起,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该活动于2011年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评为年度“公益创新奖”。该活动业已成为中原大地响亮的公益品牌,已成为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走进青年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时候,扶贫必先扶智,抓好教育已经成为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河南希望工程进一步聚焦教育扶贫,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展开了多项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为主要资助对象的公益活动。“晨曦计划”就是在近年开展的针对高中阶段贫困学生展开成才帮扶的一项。

河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申继东介绍,这是在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乡村振兴局指导下,由碧桂园河南区域联合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河南省扶贫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教育精准扶贫项目。是专门针对特困高中生策划、推出的资金资助+成才体系的探索之一。

“晨曦计划”针对高中特困生的资助方式为:每人平均每月生活费300元。期限是整个高中阶段。为保证学子们的正常教学进度和学籍不受干扰,在正常班级之外,成立了每班30个学生的虚拟“晨曦”班,每班配备一位兼职班主任,并由同学们自主选举、成立班委,负责活动组织、资助金的发放等工作。

为保障教育成效,树立学子的自信心、提升学习兴趣、拓展成长视野、增强社会实践能力,项目组开展了“主题班会”“博士之路”“图书角”“特色夏令营”“心理辅导”等多项活动。为减少家庭困难等字眼对学子们的精神压力,让学子们坦然面对未来,该项目组还聘任了驻马店市上蔡县国家二级心理师鲁少蒙等作为“晨曦计划”校外辅导员。

在开过的400多场“主题班会”中,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袁浩,河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嵩县黄庄村三合村党支部副书记冯亚珂,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河南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张辉等,都和晨曦学子们进行过现场交流。至今,作为“晨曦计划”发起人、碧桂园集团副总裁、河南区域总裁杨海波化身“杨老师”,在面对晨曦学子做分享时讲过的话依然让人记得。他说:“一个人,通过坚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更重要,而上什么大学,只是其中的阶段性追求。作为‘晨曦计划’中的学子们,有勇气和毅力去冲刺高目标也好,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去奋斗也好,只要紧盯适合自己的目标,就一定会成就梦想。”

河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学生资助部负责人说,目前针对困难学生的资助项目也很多,但是像“晨曦计划”这样专门针对高中生,并且成系统、有计划、能连续三年对全高中阶段进行资助的还是比较少。它不仅为晨曦学子提供学习和生活资助,还注重对他们精神的关爱,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才,这一点很让人感动。

从特殊群体到社会救助的升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来自多方的关注和关爱。据统计我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规模大,约82.7万人,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902万)的9.17%,位列全国第五。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精心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团组织的工作内容。

为此,他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其一是开展了“情暖童心王子筑梦”公益项目,后升级为“茅台王子明亮少年”,活动开展四年来,覆盖全省,共惠及学生62848人。其二是开展“豫沪伙伴计划”公益项目。旨在通过两地青少年结成伙伴、感受文化、体验互动,使城市孩子了解认识农村的现状,使农村孩子了解接触城市建设新貌,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

为了帮助全省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获得适当的医疗救助,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希望工程还启动了八方援·心希望——“河南贫困先心病儿童救助计划”,针对户籍在河南省内、0—18岁、家庭困难的先心病儿童进行资助。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在团省委党组和团省委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会迅速打通网上募捐平台,发起“抗击疫情驰援鄂豫”“关爱一线医护人员—希望工程特别行动”2个公募项目,用于支持湖北、河南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和关爱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等青少年群体。从2020年1月26日起截至3月31日已接收捐款共计9865054.9元;物资折合金额1500万余元;线上线下25万余人次奉献爱心,对因公殉职、因疫致困家庭的青少年和染病青少年进行关爱、帮助。

近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希望工程重要精神,在深入总结30多年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年)》对外发布。系统部署了新时代希望工程发展战略,描绘了中国青基会创新发展的工作蓝图;指出公益项目定位由“救助困难家庭青少年有学上”向“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转变;以解决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的迫切需求和现实困难为重点,提出助学兴教、素质提升、健康守护、紧急救助、铸魂育人“五大计划”等内容。

为党育人聚爱心,为国育才递温暖;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作为希望工程的先行者、试验者和引领者,共青团河南省委在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领导下,紧紧围绕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目标,阔步迈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为此,共青团河南省委以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希望工程重要精神为根本遵循,把牢新时代希望工程的正确政治方向,更加主动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工作、发挥作用,努力把希望工程这一共青团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的重要标志性事业办得更好。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