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共青团的初心使命。
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

【强能力 锻作风 “六防六促”保民安】各地扎实开展“六防六促”专项行动

来源:中原盾 [2022/02/15]

压紧压实责任 做实源头预防 持续排查化解

全省春节期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部署后,濮阳市精心部署,立即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六防六促”专项行动开展。

濮阳市委书记杨青玖专门听取全市矛盾纠纷“六防六促”专项行动工作汇报,提出具体要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起鹏要求各部门不等不靠,聚焦六类重点矛盾,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市平安办印发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抽调专人成立督导组,于1月27日赴各县(区)进行持续督导暗访。截至目前,该市5县4区第一轮督导已结束,共发现问题27处,均现场整改完毕。

在开展“六防六促”专项行动中,该市各县(区)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综治中心作用,专职网格员、专职矛调员作用和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组织开展拉网排查。市平安办每日核查统计录入情况,核对专项行动统计表,并每日通报至各县(区),压紧压实责任,做实源头预防。

妥处工伤赔偿纠纷

2月7日,王某拨通了林州市司法局人民调解专线的电话,请求给予帮助。原来,王某在某工地上工时不慎受伤,造成八级伤残。王某及其家人多次与工地负责人协商赔偿事宜,均无结果。掌握情况后,调解员立即组织双方当事人在林州市司法局调解室进行调解。双方表示均咨询过律师,但赔偿数额差距很大。调解员依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估算赔偿数额应为26万元左右,并详细讲解了计算方法,但双方仍然无法达成一致。调解员又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式悉心劝说,最终促使双方都同意了调解员提出的23万元赔偿金的调解方案。至此,一场持续数月之久的工伤赔偿纠纷,在调解员的努力下圆满画上了句号。

据了解,林州市司法局借鉴“110”报警和“12348”法律援助热线模式,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在林州全市开通人民调解专线。今年,该专线已接听来电60次,化解情感纠纷、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物业纠纷、涉疫纠纷等38起,当场解答处理咨询19起,正在调解4起。林州市司法局调解专线积极贯彻落实“六防六促”专项行动要求,以“为群众解忧,为党委政府分忧”为目标,探索建立集“一般纠纷分流、疑难纠纷联调、典型案例发布、个案调解指导”于一体的工作模式,并且逐步对接融合全市各类调委会,用一根“线”,化解群众心中忧和愁,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

化解父子多年积怨

自“六防六促”活动开展以来,周口市公安局川汇区分局华耀城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走访了解矛盾纠纷,积极主动开展化解工作,近日成功调解一起家庭矛盾,受到周围群众的称赞。

2月8日,该所民警汤继华走访辖区时得知康某与其父亲因多年矛盾,不履行赡养义务,产生纠纷。了解情况后,民警主动牵头组织村委会、司法所、综治办工作人员,联系双方当事人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

经了解,康某的父亲康某某已年近八十,老伴在多年前去世,康某和父亲在一起居住期间因生活习惯问题,经常会有磕磕绊绊,加之老人的几个女儿多次和康某夫妻争吵,积怨颇深,成为该村矛盾纠纷的“老大难”。半年前的一次争吵后,老人的女儿将他接走,康某当时赌气称“再也不让老人回家”,致使家庭矛盾越积越深。

双方到场后,大家对康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法律角度告知其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从情理上告知其老人抚养他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的不易,又对老人的几个女儿进行了批评教育,批评她们不正确的处理方式,双方都认识到错误,康某同意接父亲回家尽孝心。

目前,康某和父亲及姐姐、妹妹们和睦如初,康某和父亲再次生活在了一起。

解决邻里生活矛盾

“楼下邻居不在院子里烧火做饭了,邻里间的矛盾也解决了!”近日,家住舞钢市银龙社区棉纺厂家属院的居民董某某特意打电话感谢舞钢市司法局朱兰司法所和社区工作人员帮忙调解。

董某某家住棉纺厂家属楼二楼,住在一楼的杨某某经常在楼前的空地上烧火做饭,每次生火都要冒烟,楼上满是烟味,其他邻居意见也很大。董某某和其他邻居一起找杨某某沟通多次,可作用不大。

2月7日上午,朱兰司法所在银龙社区进行“六防六促”矛盾纠纷排查时了解到这一情况。所长赵建国和社区工作人员当即到杨某某家实地走访。起初,杨某某很有抵触情绪,她觉得天然气做饭虽然方便,但柴火饭更有味道。鉴于老人年事已高,调解员们又联系到杨某某的儿子,一同说服教育杨某某。他们先普及用火安全知识,又举出多个地方因为居民楼内生火引发火灾惨剧的真实案例。杨某某很是震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不仅影响到了邻居,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表示以后不会再在楼前烧火做饭了,邻里之间应该多些理解和尊重。至此,这起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才有了开头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