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共青团的初心使命。
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

豫青联字〔2019〕7 号:关于组织开展第十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2019/05/09]

各普通高校、驻豫军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学生联合会决定共同举办第十“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945

、组织机构

竞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及发起高校负责同志组成,负责竞赛组织工作。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竞赛的日常事务,办公室设在团省委。

竞赛设立评审委员会,由组委会聘请各相关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独立负责参赛作品的评审工作。

1主办单位

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学生联合会

2.承办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

3联合发起高校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中原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推进步骤

1.高校申报(4月20日前)

2.全省预审和参展准备阶段(510日前

3.终审、展览、总结表彰阶段(5月25日前

具体活动安排见实施方案附件1

、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举办“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营造我省高校科技创新氛围,提升我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参赛高校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组成由本校主管领导牵头,团委、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研究生处等部门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做好竞赛组织的有关工作。

2.深入发动,精心组织。各地、各高校要突出竞赛的学术性和普遍性,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校、省、全国的三级赛制。特别是校级竞赛阶段,要通过运用媒体手段、设立专门机构等方式,发布竞赛消息,接受学生咨询,进行广泛动员,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要坚决杜绝以学校科研项目冒充学生作品的现象,如有发现将严肃处理。要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对于未进入省级竞赛的作品要进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帮助参赛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可对重点项目在经费和指导力量上给予支持。

3.建章立制,把握导向。各高校要坚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要建立团委直属的专门组织或社团,负责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工作,制定长远规划,保证学术科技活动经常性开展。有条件的高校可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制定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设立指导教师人才库,将指导教师的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尝试建立参赛作品转化服务机制,争取本地各类科技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支持,为参赛和获奖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推动学生科技成果与市场、资本等方面实现更加紧密有效结合。

4.深入宣传,扩大影响。各高校要积极协调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宣传工作使“挑战杯”的品牌在高校中和社会上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要注重做好竞赛的前期宣传工作,为竞赛组织发动和有序开展打好基础。要广泛宣传竞赛中产生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鼓励更多学生、教师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推动我省大学生科技活动深入发展。

联系地址:共青团河南省委学校部(郑州市金水路16号)

邮政编码:450003

联系电话:(0371)65904813、65866849

邮箱地址:hntswxxb@126.com

人:    林钰程  

附件:1. 十四“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方案

2.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共青团河南省委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河南省学生联合会                                   2019328          

 


附件1

十四“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方案

 

一、基本宗旨

本届“挑战杯”竞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营造我省高校科技创新氛围,提升我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落实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和激励在校大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较高层次上展示我省高校的育人成果,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二、参赛资格

凡在20196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我省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196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得申报。

三、申报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申报参赛的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每人限报一件作品。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各参赛高校要做好作品自查工作,签订承诺书,承诺作品符合挑战杯申报作品要求,接受竞赛组委会抽查。一旦发现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作品,将取消参赛资格,该学校不得补报作品。参赛作品存在舞弊、抄袭、作假,或将国家课题、教师科研成果包装成学生项目的,均视为严重违规行为。经核实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作品,从该参赛学校总分中扣除相当于三等奖分值的双倍分数,同时取消该校参评集体奖项的资格。

本校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若在决赛当年61日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没有实行资格考试制度的学校,按照前两年为硕士申报作品。医学等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及后续分别对应本、硕申报,后续则不可申报

参赛作品必须于申报前将作品项目名称、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在校内官方网站主页上进行不少于5天的公示,并将公示截图随作品一同报送。

四、名额分配

各参赛高校推荐参加全省竞赛作品的名额按照在校学生规模分配。在校学生数40000人以上高校的每类作品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A类、科技发明制作B类限报12件,20000—40000人的高校每类作品限报9件,20000人以下的高校每类作品限报6件。

在作品申报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各高校可按照校级竞赛情况调整本校每类作品数量(例:xx学校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原申报数额为12,但经校赛后,优秀作品数为10件不足12件,但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优秀作品14件超过12件,可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2件作品数额调整至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优秀作品后进行申报),但调整后上报的每类作品数量不得少于此类别应报上限的二分之一,如无法达成要求,省级竞赛组委会将在校级优秀组织奖中扣去相应分数。

各参赛高校推荐参加全省竞赛的每类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该类作品总数的1/2。

五、竞赛、评审方式

竞赛分初评、预审、终审决赛进行。

1. 初评。各参赛高校举办校级“挑战杯”竞赛,组织学生申报类作品参赛,并对学生的参赛资格和作品申报条件进行审查确认,聘请专家进行初评工作,评选出参加全省预审的作品,指导学生正确通过官方网站申报作品

网站地址:http://ha.tiaozhanbei.net/

申报流程:学生需用邮箱注册后选择2019年河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端口加入比赛申报作品;各高校团委可登陆管理员账号审核修改作品。

2. 预审。成立省竞赛评审委员会,按照竞赛章程规定,对作品进行资格和形式审查,评出3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决赛。

3. 终审决赛。评审委员会推荐通过预审的一定比例的类作品参加终审,接受评委答辩,最后评定作品终审成绩。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展。同时组织终审作品的展示交流、实用科技成果转让洽谈和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校际交流。

评审工作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为基本评判标准,各高校组织协调委员会负责初评。省竞赛评审委员会负责预审和终审并提出获奖名单。省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对被质疑作品参赛资格的评判。

竞赛结束后,竞赛组委会对获奖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若收到投诉,组委会将委托主办单位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调查,如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者,取消该作品获得的奖励,重新计算作者所在学校团体总分及名次;如确认作品存在严重违规行为,该学校团体总分为零,取消该学校所获得的集体奖项,视情节严重取消该学校下届联合发起单位资格或参赛资格,并通报竞赛组委会成员单位。

六、奖励方式

河南省评审委员对各高校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预审,评出65%左右的参赛作品入围获奖作品,类作品分别按入围作品总数的3%、8%、24%、65%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一、二、三等奖按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入围终审作品数分别评比)。本届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团体总分团体总分由“作品得分”和“校级赛事组织得分”两部分组成,并按照团体总分排名授予“挑战杯”“优胜杯”“优秀组织奖”等奖项

校级赛事组织得分采取加分制,主要考察学校出台激励学生创新政策,联合教务、科研等部门举办校级赛事,校级赛事学校重视、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广泛覆盖学生、氛围营造及宣传等情况。

七、实施步骤

(一)组织申报阶段(4月20日前

1. 各参赛高校在校党政领导下,成立由校主管领导牵头,团委、教务、科研、学生、研究生等部门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校竞赛活动组委会,组织开展本校竞赛。

2. 各参赛高校在校级竞赛的基础上依照参赛作品分配名额择优推选出本校参加全省竞赛作品,并对学生申报作品参赛事宜进行指导。

3. 4月20日前,参赛高校通过官方网站进行作品申报,逾期不报视为自动弃权。科技发明制作作品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二)全省预审和参展准备阶段(5月10日前

1. 4月下旬,省竞赛组委会办公室根据申报作品类别、数量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制定《评审实施细则》、《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对作品进行资格和形式审查,省竞赛组委会对申报作品进行预审。

2. 5月,省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向各有关高校下达终审参展通知及作品展览、演示等有关技术性规范要求。各有关高校按参展通知要求,做好参评参展的各项物资技术准备和组团、组队准备工作。

(三)终审、展览、总结表彰阶段(5月25日前

1. 各高校参赛团队报到、布展。

2. 举行开幕式。

3. 竞赛组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终审,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答辩。

4. 举行参赛作品展览、社会开放日、组织科技成果转让洽谈活动。

5. 举行闭幕式,省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公布获奖名次,对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附件2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为贯彻“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帮助参赛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更好地进行参赛作品选题制作,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本参考题目。

总体要求:鼓励参赛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重要精神,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赛的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本届组委会不接受没有列为竞赛学科的作品参赛。

 

哲学类

1. 从改革开放40年经验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2.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实践,推进改革开放的典型调查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

4. 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5.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6.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

7.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与经验调查研究

8. 新的时代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调查研究

9.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典型调查

10.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

11.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调查和研究

12.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典型调查和研究

13. 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推进工作进展的典型调查研究

 

经济类

1. 农村“精准扶贫”典型与经验调查研究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丰富实践的典型调查研究

3. 推进五大发展理念成功案例调查研究

4.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调查

5.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典型调查

6. 智慧城市建设多种模式的典型调查

7. 农村社会保障与公共事务治理典型与经验调查研究

8. 农民工市民化和返乡创业的调查研究

9. 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0. 发挥区位优势、推动老少边贫地区发展的调查研究

11. 互联网推动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调查研究

12. 互联网金融风险典型调查研究

13. “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4. 我国物联网服务业的崛起、发展与创新调查研究

15.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16. 各地推动“双创”、提振经济、扩大就业的典型调查

17.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开拓和模式创新的典型调查

18. 活跃和完善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调查研究

19. 普惠金融发展案例的典型调查

20. 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问题调查研究

2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典型调查

22. 21世纪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

23.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调查

24. 各地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与创新调查分析

25. 高质量发展(区域、产业、企业)路径调研和分析

26. 新动能、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典型调查研究以及国际比较

27. 简政减税降费典型调查研究

28. 营商环境改善调研和分析

 

社会学类

1. 各地加强社会建设的典型调查研究

2. 各地创新社会治理防范社会风险的典型调查研究

3. 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4. 改善促进民生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典型调查研究

5. 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经验调查研究

6. 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建设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7. 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转变的调查研究

8. 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调查研究

9. 各地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调查研究

10. 社会变迁与消费转型的调查研究

11. 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12. 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3. 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14.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15. 社会办医,非盈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城市务工人员医疗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

16. 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17. 时尚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

18. 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19. 农村土地流转、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20. 精准扶贫与农村贫困人口构成的转变问题研究

法律类

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研究

2.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3. 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宪法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4.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实践相关问题调查研究

5. 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

6. 完善知识产权立法与实施机制研究

7. 新型互联网犯罪之应对研究

8. 我国民事立法完善问题研究

9. 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10. 各地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实践调查研究

11. 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2. 我国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问题调查研究

13.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典型调查研究

14. 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实践调查研究

15. 《电子商务法》实施相关问题研究

16. 《网络安全法》实施相关问题研究

17. 基本法框架下的一国两制与国家统一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8. 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关系研究

 

教育类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调查研究

3. 新时期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创新的调查研究

4. 新世纪我国大学教育教学发展、创新和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5. 各地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现象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

6.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本领和实践能力教学改革的典型调查

7. 学校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质的改革与创新调查研究

8.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9. 中小学加强和创新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典型调查

10. 各类学校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做法和经验调查研究

11. 各类学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2. 各地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资源差距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

13. 国家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举措和成就调查研究

14. 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

15. 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实践的调查研究

16. 大学生自主创业案例研究

17. 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教学应用的调查研究

18. 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的调查研究

1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思政课创新实践的经验调查研究

 

管理类

1.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政府转型、行政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典型调查

2. 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

3. 电子商务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

4. 新型科技企业管理和服务创新的调查研究

5. 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

6. 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7. 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调查研究

8. 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

9. 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

10. 企业在创新转型升级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

11. 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调查研究

12. 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3. 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和企业家协会)建设新进展、新作用调查研究

14. 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

15.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与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16. 便民快捷健全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17. 各地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18. 基层政府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调查研究

19. 在进一步简政放权改革中基层政府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调查研究

20. 县乡政府管理成本降低状况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21. (企业、政府、城市)“智能+’’管理创新的调查研究

22. 智慧医疗发展的典型调查

 


附件:

关于组织开展第十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