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共青团的初心使命。
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

豫青字〔2019〕6号:共青团河南省委关于印发《中原出彩团的基层建设基石工程方案》的通知

[2019/02/26]

共青团河南省委关于印发

《中原出彩团的基层建设基石工程方案》的通知

 

团各省辖市委,各直属单位团委,各省管高校团委,各省级驻外团工委,团省委机关各部门及直属单位:

现将《中原出彩团的基层建设基石工程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部署,抓好落实。各地各系统请于2月22日(周五)前将具体落实举措报团省委组织部(基层组织建设部)。

联 系 人:刘  勇

联系电话:0371-65904477

电子邮箱:hntwzzb@126.com

                                                                                 共青团河南省委  

                                  2019年2月12日


中原出彩团的基层建设基石工程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团的十八大工作部署,进一步落实省委、团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共青团改革攻坚指示要求,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夯实团的基层基础,着力提升新时代团的组织力、让基层更加出彩,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的重要讲话精神、“7·2”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和团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根本遵循,以提升团的组织力为目标,以“双抓五力”为主线,切实抓好团的工作覆盖和组织覆盖,通过提高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力、动员力、吸引力、战斗力、凝聚力,着力推动全省基层建设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不断夯实团的基层基础,奋力开创基层建设新局面,推动共青团改革再出发,向着中原更加出彩的目标迈出扎实的青春步伐,奋力书写全省共青团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工作目标

以“团组织作用明显增强、团员先进性明显增强、团干部素质明显增强、基层建设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为目标,力争到2022年建团100周年时,团的基层薄弱状况得到基本扭转,团的组织力得到明显提升,基层建设更加出彩,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1.团组织作用明显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有效覆盖不断扩大,团支部活力不断激发,“三会两制一课”普遍落实,基层团组织服务中心、服务青年更加有力,形成一批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工作品牌,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有效发挥。

2.团员先进性明显增强。团员发展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团员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团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22年将全省团青比控制在30%以内。“推优入党”制度安排能够有效落实,新发展28岁以下青年党员中经过团组织严格推优入党程序的比例明显提高。团员争先进位意识增强,争做理论学习的表率、岗位建功的标杆、克难攻坚的先锋、遵规守纪的模范。

3.团干部素质明显增强。基层团干部配备率和配备质量明显提高,团干部轮训实现全覆盖。团中央《关于提高政治站位改进工作作风的六条规定》全面落实,团干部作风持续改进,“官本位”思想有效祛除。团干部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明显增强,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4.基层建设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基层团组织设置更加合理,团的领导机关工作运行管理逐步实现纵向扁平。基层“四缺”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基层团组织融于青年的优势充分发挥,团的工作手臂不断延伸,与青年的“最后一公里”基本打通,团组织逐渐成为广大青年身边的有效存在。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党建带团建与自我奋斗相结合。政治性是共青团的根本属性,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的根本政治原则和组织保证。要严格遵照党章要求,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重视支持,落实好党建带团建有关制度。各级团组织要主动融入党建工作格局,坚决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以自我奋斗的精神,积极创新思维理念,转变工作方式,完善运行机制,锤炼严实作风,扎实推进团的基层建设。

2.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找准基层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把握深层原因和工作机理,增强基层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要聚焦组织力提升这一目标,在组织有效覆盖、团员先进性、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务实举措,硬化任务目标,夯实领导责任,抓工作推动,最终实现基层面貌的根本性改变。

3.坚持工作覆盖与组织覆盖相结合。团的力量来自于组织。要按照“青年在哪里、团的组织就建在哪里”的要求,积极适应青年聚集、分布和交流方式的变化,优先在青年聚集的地方建立团的组织。要围绕团的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工作主线开展工作,以是否把青年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要强化有效覆盖的工作理念,把工作覆盖与组织覆盖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互为促进、融合推进。

4.坚持改革创新与久久为功相结合。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从体制机制、组织设置、工作方式等根本性问题入手,以深化改革破解基层“四缺”等难题。要把握共青团组织成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坚持反复抓、抓反复,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持续推动团的基层建设。

四、工作路径

(一)强基固本,团组织作用明显增强

1.巩固中学共青团基层团组织建设

——密切团教协作。2019年底前,各省辖市建立市级团教协作长效机制,鼓励各省辖市建立教育团工委,60%的县(市、区)建立教育团工委,2020年底前全部县(市、区)建立教育团工委。

——规范基础团务。严格落实团员发展规划和发展细则,严格入团政治标准,做好团籍管理、团费收缴、组织关系转接等基础性工作。加强中学团校建设,完善组织架构,规范课程设置,强化团员意识教育,保障师资和阵地建设。市级中学2019年底前50%的学校成立团校,2020年底前全部学校成立团校;县级中学2019年底前30%的学校成立团校,2020年底前70%的学校成立团校,2021年底前全部学校成立团校。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深化实施中学共青团“强基固本”工程。着力加强民办中学和中职院校基层组织建设,规范组织建设、扩大团员覆盖面,2019年底前实现团组织全覆盖。完善党领导下的,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巩固班级团支部建设,2019年底前全部新生班级实行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

——健全“团队衔接”机制。履行“全团带队”职责,实行组织建设、团队活动、工作平台一体化推进,严格落实推优入团工作程序,探索推行积分入团制度,重点抓好少先队员团前教育和仪式教育。

2.提升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活力

——强化团的组织建设。巩固班级团支部建设,全面实行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认真执行“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推进社团建团、网络建团等,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机制。坚持校级、院系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以民办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为重点,规范建设、提升活力,实现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整体发展。加强教工团支部建设。

——强化基层活力提升。持续深化实施高校共青团“活力提升”工程。大力开展高校特色基层团建项目创建,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工作态势,激发基层组织活力。2020年底前全面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就业见习等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以“团组织评星定级、团员评星创先、团干部评星争优”工作为牵动开展星级评定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

——强化学生组织建设。坚持校级、院系学生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根据“按需设置、合理优化、精简高效”原则科学设置学生会组织机构,从制度设计、规范选拔、资源整合、活动开展等方面加强指导。严格规范学生社团工作,健全校院两级社团管理机制,保证学生社团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完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

3.整建乡镇农村团组织

——开展全省“第一团支书”工作。推动省市县分批选派第一团支部书记入村开展工作,落实好共青团的主责主业,投身基层扶贫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完善相关制度,做好第一团支部书记管理、保障工作。运用新媒体手段,促进“第一团支书”工作运行扁平化。对表现优秀的第一团支部书记,适时进行评选表彰和人才举荐。

——深化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立足农村青年在镇区聚集的实际,在持续建好乡镇直属团组织的基础上,采取“村校联建”“村企联建”“村村联建”等方式灵活设置团组织,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基层单位建立团组织,在有条件的村由青年能人、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或专业合作社带动人担任村团支部书记,实现组织设置活、阵地依托活、干部配备活、青年联系活。

——促进农村团组织活跃。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时代好我回家乡来报到”春雁行动,挖掘豫籍返乡创业青年典型,助推农村团组织积极承接乡镇政府服务管理职能,在服务创业就业、乡村建设、人才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创新工作载体,引导农村青年在富民强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展现青年作为,扩大农村团的工作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4.加强非公企业团建工作

——坚持党建带团建。联合相关厅局稳步推进非公企业团建,通过行业推动、园区联动、活动牵动等有效路径,采取独立建、依托建、联合建等灵活方式,优先扩大对从业青年较多的非公企业、商业楼宇的组织覆盖。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团组织应建尽建,对于暂不符合建团条件或建团难度较大的大型非公企业,探索通过先建立兴趣组织或公益组织、再适时建立团组织的方式实现工作突破。

——依托龙头企业建。重点聚焦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全国百强县河南6个县市,推动全省2万余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到2021年底前完成80%的建团任务。市县团委要切实担起责任,统筹、指导乡镇街道团组织做好辖区内企业团建工作。要抓大带小,率先推动在全省民营企业100强中建团,2019年底前完成30%的建团任务,2020年底前完成60%的建团任务,2021年底前完成100%的建团任务。

——依托工业园区建。在整建全省产业集聚区团工委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工业园区建团,2019年底前,要在符合建团条件的工业园区中建立团组织。2020年底前,重点在工业园区的企业中建团。2021年底前,依托产业链条,重点在工业园区规模企业的上下游企业中建团。

——依托大的行业建。在互联网、金融、交通、物流、服装等龙头性行业建团,条件适合的要率先成立行业协会团工委,逐步推动在协会会员企业建团。重点做好互联网行业团建工作,2019年率先成立河南省互联网行业团工委,通过3年时间的系统推进,省级层面要建立10家示范性互联网企业团组织,全省要建立100家互联网企业团组织。

——依托团属协会建。在全省各级青联以及青企协、青科协等共青团直接联系的团属协会成员所在企业中建团。2019年底前完成40%团建任务,2020年底前完成70%团建任务,2021年底前完成100%团建任务。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在辅助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增强企业内在凝聚力、帮助青年员工理解和支持企业管理、为企业员工提供非正式交流的渠道和机制、为企业培养复合型后备经营管理人才等方面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5.巩固国有企业团建工作

——规范组织建设。积极争取党委支持,层层推进组织建设,巩固和扩大国有企业团组织的辐射力,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理顺直属单位隶属关系和管理体制,规范企业分支机构团的组织设置,联系带动产业链、合作方、劳务派遣等单位团的建设。促进国有企业团建全面融入区域化团建,带动促进以国有企业团组织为核心的区域组织活力提升。常态化开展国有企业团组织情况摸排工作,推动省属国有企业团建工作规范提升,2021年底前每个国有企业至少打造1个团建工作示范项目。

——发挥组织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作贡献。要创新发展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传统岗位建功品牌载体的内涵,大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一线青年职工,引领青年职工增强质量意识,强化工匠精神,为实现“三个转变”提供青年人力资源支撑。引领青年职工创新创造,为青年创新创造谋政策、建机制、搭平台、给资源,组织动员青年职工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服务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上当先锋、打头阵。

6.深化街道社区团建工作

——深入推进区域化团建。发挥青年之家在街道社区的枢纽功能,立足建设服务型团组织,强化属地原则,打破行业、层级限制,开展区域内“组织联建、阵地联用、资源联享、工作联抓”,力争2021年底前在全省街道社区工作形成“组织网格化、阵地有形化、资源均衡化、工作品牌化”的区域整体性工作格局。

——推进驻外团组织建设。推动各省级驻外团工委按期换届,落实流出地负责建立、流入地负责管理的工作机制,积极融入当地党政工作格局。主动参与春雁行动,挖掘豫籍返乡创业青年典型,引导他们投身家乡建设。

——实行双重组织覆盖。依托青年之家、社区服务中心等阵地,探索建立团员社区报到制度,推动社区团组织直接联系服务更多团员青年,实现工作单位团组织和社区居住地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双重覆盖。

——紧抓工作主线。组织街道社区团员青年在百城提质工程、社区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积极服务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提升,推动街道社区团建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7.拓展新兴领域青年工作覆盖

——拓宽联系渠道。深入实施新兴青年群体“筑梦计划”、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积极争取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协会支持,拓宽联系服务青年社会组织和新兴青年群体的渠道和方式,2019年底前省级及50%以上省辖市实现与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和快递小哥、街舞从业人员等重点新兴青年群体建立广泛深入联系,2020年底前覆盖到所有省辖市和50%的县(市、区),2021年底前全省紧密联系1000家青年社会组织,直接覆盖新兴青年群体30000余人。

——团建示范带动。重点推动与团属协会以及与各地团组织联系紧密、党建基础好、影响力大、团员青年较多的青年社会组织成为团建示范点,发挥示范点的带动引导作用,示范带动本地其他青年社会组织团建工作。2019年底前完成各地具有示范点条件的青年社会组织团建,2020年底前带动各地30%骨干型青年社会组织完成团建,2021年底前覆盖50%骨干型青年社会组织。

——新兴青年集聚地团建。推动各地新兴青年集聚的文创、物流等园区团建工作。2019年重点推动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园区团建,2020年重点推动市级园区团建,2021年推动县级园区团建,建立起联系服务引导的常态化组织渠道。

8.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团的工作活跃

——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团建。探索依托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机关单位,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在青年较为集中的行业、系统、领域成立大口团工委。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团的基层组织设置。面向管理服务的行业单位推动团的组织覆盖,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青年工作。

——不断创新活动载体路径。结合机关党员多、团员少的特点,探索建设学习、实践、志愿服务等青年社团,围绕职业文明、行风建设等要求创新活动载体,积极服务“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组织引导机关青年在实践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

9.持续做好青年之家建设

——强化组织属性。按照“好团团在身边、好道理在身边、好服务在身边、好伙伴在身边”的工作理念,强化“青年之家”作为党的青年工作阵地作用,推动“青年之家·学习社”每两个月开展集中学习活动不少于1次。

——打造区域枢纽。将青年之家打造成联系县域青年的枢纽型组织和服务平台,把团组织、青年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牢牢吸引到青年之家提供常驻服务,每年推动100个青年社会组织进驻100个青年之家。

——加强规范建设。完善青年之家的管理运行机制,2019年底前建立并落实省市级示范性青年之家摘牌制度。充分运用青年之家云平台的活动发布、报名、展示、评价等功能开展活动,不断增强青年之家的活跃度和用户黏性。

(二)争先进位,团员先进性明显增强

1.严格团员发展标准

——坚持政治标准。抓好团前教育,帮助青年端正入团动机、提高政治觉悟。规范发展流程,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把有家国情怀的优秀青年吸纳进团的组织,不断提高团员发展质量。

——坚持年龄标准。严格执行新修订《团章》规定,年满14周岁方可入团。发展团员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防止突击发展、超额发展、随意发展,杜绝不满14周岁入团的现象。

——坚持总量控制。注重县域统筹,重点抓好中学这个团员发展源头,切实做好团员发展调控工作。强化编号管理,建立并落实发展团员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和未使用名额回收制度。

2.加强团员教育管理

——推进“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制度化、常态化。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利用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契机,组织团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团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抓好经常性教育和日常管理。结合“青年大学习”行动,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行业团员认知特点,分别应用仪式教育、实践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着力增强团员组织意识。推动实行超龄离团仪式,强化团员意识。抓好团员教育评议,采取青年评议与组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团员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团员增强自我认知,实现健康成长。增强团员争先进位意识,通过设立团员先锋岗、团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窗口等形式,开展团员承诺践诺和履职尽责活动,推动团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注重学社衔接。在统一印制入团志愿书的基础上,加强团员档案管理,统一印制团员档案袋,做到“一人一档、一校一柜”。按照团中央《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团员和团员管理工作意见》相关要求,落实流动团员管理机制,切实做好全省团员档案管理和团员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确保团员离校不离团、流动不流失。智慧团建系统中当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组织前,不得在后台删除数据,必须等待通过转接。探索开展流动团员、失联团员向组织报到工作。

3.加强青年人才培养

——强化骨干培养。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拓宽团学干部培养路径,2021年底前在全部高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制度完善、成效显著的示范院校,完善省、校、院(系)三级培育体系。

——做好党团衔接。落实推优入党制度,明确推优标准,规范推优流程,积极推荐优秀团员成为党员发展对象,将青年党员培养为团的工作骨干。加强骨干培养力度,稳步探索向国有企业、城乡社区等领域拓展培养范围,努力将培养对象纳入党的人才建设格局。

——发挥举荐职能。加强对“双创”青年、职业青年、青年志愿者、社会组织骨干等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举荐工作,为他们成长进步搭建平台、提供舞台。注重在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把共青团员和青年骨干培养成产业发展骨干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各类青年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

(三)淬火锻炼,团干部素质明显增强

1.强化人员配备

——着力提高基层团干部的配备率、在岗率。严格落实团干部协管制度,注重督导督促,务实高效提升配备率,将团组织定期换届情况、团干部配备情况纳入重点工作考核项目,定期统计通报,定期向同级党委和上级团组织沟通报告,力争各级团组织干部配备率达到90%以上。借助改革契机,推动县级团委2019年3月底全部按时换届。

——探索基层团干部统筹使用。切实按照“知青年、懂青年、爱青年”的要求,把政治过硬、作风扎实、自律严格、善做青年工作的优秀青年党员团员充实到基层团干部队伍。借助改革契机,探索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试点乡镇、街道团干部由县级团委统筹管理使用的工作机制。

——扩大基层团干部选配来源渠道。深化乡镇街道组织格局创新,探索面向青年优秀典型、青年志愿者、青年社会组织骨干等群体,直接选拔基层团干部,不断拓宽基层团干部来源和渠道。

——打造专挂兼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按照各级共青团改革方案规定,配备一定比例的挂兼职团干部。强化对挂职、兼职团干部的工作融入和业务知识培训。联合党委组织部门开展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畅通挂职、兼职干部的培育、储备和使用渠道。

2.强化教育培训

——落实改革方案要求。把团干部培养纳入党的干部工作总体规划,通过党校培训、挂职锻炼、高等学校进修和内外交流等形式,为团干部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推动各级团组织将团干部的培训列入同级党委党校培训计划的主体班次,分级负责,分系统落实。

——落实培训目标任务。按照“分级管理、分类实施”“下跨一级”的要求,聚焦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等内容,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会等形式,组织开展各级团干部教育培训。2021年底前,团省委将全省县级团委班子成员和乡镇街道团委书记轮训一遍,团市委将乡镇街道团委委员轮训一遍,县级团委将村(社区)团干部轮训一遍。

3.强化作风建设

——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提高政治站位改进工作作风的六条规定》。对标党中央要求和省委有关规定,抓住团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团中央“六条规定”的实施细则,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在涵养团内政治生态中的作用,带动全省各级团干部保持朝气蓬勃、展现清风正气。

——落实团干部密切联系青年机制。通过团干部定期到青年之家坐店值班和推进“第一团支书”工作,推动团的领导机关干部每年深入基层青年中开展不少于4次集中宣讲或主题团课,每年走访基层青年不少于10次,与不少于20名基层团干部深入谈心谈话,与不少于100名基层青年面对面互动交流。

——用好表彰激励手段。对作风过硬、工作突出的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大胆表彰,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团市委书记、团县委书记和县级团组织,表彰结果通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

(四)完善机制,基层建设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

1.改进团的管理运行机制

——注重建立扁平化运行机制。充分借助交通、通信技术进步,压减组织管理层级,提高工作传导效率,直接面向基层和青年开展工作,推动资源、人员、经费等直接下沉到基层。

——推进团的基层组织改革。按照团中央安排部署,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支持,开展县级团委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团的改革向基层延伸,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稳步推进智慧团建工作。推进基层团组织准确录入基础数据,自觉开展网络团务,推动工作资源在系统里配置、随组织树流动。新团员入团后,要及时录入智慧团建系统。依托智慧团建系统,逐步实现基层组织规范管理、组织关系有序转接、支部活动在线记录、思想意识准确引导、组织动员便捷高效、团内数据科学分析。

2.改进团的工作理念方法

——贯彻全团抓基层的理念。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省市县三级团委根据基层组织分布、从业青年规模等实际,有序扩大管理幅度,分层分类直接联系管理一批团员数量较多的基层团组织。建立基层团建联系点制度,省市县团的领导机关要直接指导、联系一定数量的基层团组织。

——注重应用信息化工作手段。适应青年在网络虚拟空间聚集的趋势,加强“网上共青团”建设,探索通过网络新媒体组织团的活动、加强联系服务、开展工作评价,推动团的工作和建设向互联网转型。

——注重采取社会化动员方式。打破行政化思维定势,构建全团联动、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资源配置和供给机制努力使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工作成果转化为组织建设成果。

3.抓好基层团支部建设

——提升基层团支部的组织功能。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靠支部”的理念,全面激发支部活力。落实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及各领域基层团组织工作规范,推动团支部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组织生活等基本制度,普及好基础团务工作。

——增强基层团组织的组织活力。省市县乡村五级团组织都来办支部,研究制定基层团支部工作清单,引导基层团组织增强活动策划能力,围绕志愿服务、济困助学、就业创业、岗位建功、实践教育等领域,形成至少1项经常性品牌工作。

4.构建基层青年组织体系

——加快推进青联改革。完善团体会员制度,严明委员标准、优化委员结构、改进工作方式,注重吸纳更多青年社会组织骨干成为青联委员。

——着力加强学联组织建设。推进学生会改革,规范学生社团管理,完善学生骨干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和落实“全团带队”制度。在初中普遍建立少先队组织,推进少年团校建设,实现团队组织的有效衔接。

——大力培养青少年事务社工。结合党的青年工作需要,重点培育和联系一大批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生态环保类青年社会组织或自组织,将其作为青年工作的重要组织依托。

5.建立评议交流制度

——建立团市委书记抓团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建立科学务实的基层团建考核评价标准,各团市委书记围绕履行团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进行述职,评议结果通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

——开展市县共青团观摩交流活动。以市县两级团委书记为主体,围绕省委和团中央有关工作部署及团省委确定的重点工作内容,对基层团建工作进行集中观摩拉练,促进基层团建工作和团干部抓团建能力双提升。

——加强基层共青团工作交流调度。分期、分批组织团县(市、区)委书记每月举办1次基层共青团工作交流日活动,每季度举办1次基层共青团工作片区调度会,通过采取小范围、面对面的方式,针对基层团的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提升履职意识,推动全团重点工作落实。

 

豫青字〔2019〕6号红头.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