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共青团的初心使命。
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

【青春出彩河南人】 王凡:我与河南一起成长

来源:河南共青团订阅号 [2018/12/03]

对很多人来说,

国家开发银行显得有些神秘,

不吸纳存款,不办信用卡,

甚至基本看不到网点。

其实,它每天都在影响你的生活。

上下班坐的地铁、四通八达的高铁、

惠及千万学生的助学贷款……

每一个背后都有国家开发银行的默默支持。

第22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凡

就是这幕后团队中的一员。

十年前,26岁的王凡从清华大学毕业,

面对众多的邀请,王凡思考再三,

决定回老家河南。

“我们河南虽然不发达,

自己的家乡自己不建设,

还要靠谁来建设呢?


怀揣着报效家乡的雄心,

年轻的王凡进入了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

成为了一名客户经理。

彼时的河南,

正处于基础设施大建设时期,

王凡和同事一起,

为河南的铁路建设提供“燃料”。


2011年,受动车事故等众多因素影响,

整个金融行业普遍对铁路贷款持观望态度,

全国大量项目因为资金短缺处于停滞状态。

在河南,

三条正在建设的城际铁路被迫停工。

而前期河南省政府和铁路总公司已经

为这三个项目投入了

近一百亿元的资金。


正是用钱的时候银行贷款接续不上了,

省里很着急。

“没人愿意接手。但开行义不容辞。”

王凡说。

作为政府的银行,

在业内都在观望的时候,

国家开发银行迎难而上,毅然站了出来。


王凡和同事马不停蹄,

先后用了近两年考察评估,设计方案。

最终,

国家开发银行联合省内外六家金融机构,

为河南城际铁路项目组建了93亿的“大银团”。



2015年,

河南城际铁路成功全线通车运营,

为河南建成全国第一个“米字型”

高铁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凡说:

只要是对国家发展,对人民幸福有利的项目,哪怕再难,也要坚持投资,这就是我们的担当。


近几年,河南经济转型升级,

王凡的工作重点变为了

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而这更加考量投资眼光和魄力。


2011年注册地在鹤壁市的

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进入了王凡的视野。

企业当年计划投资只有1.5个亿,

对长期从事大额贷款的开行而言属小客户。

然而,

企业研发的PLC光分路器芯片却意义重大,

这个芯片广泛用于光纤入户,

在此之前长期由国外企业把持。



那年春天,初到企业考察,

王凡看到的只有一片“空地”,

上边矗立着几间毛坯房。

王凡说当时老板和他讲,

“我只有一个梦想,其他啥都缺。”

企业负责人在空地上对他说,

将来我们要在这片土地上

解决中国光通讯的速率问题,

为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作出贡献。


靠谱吗?王凡心里没底,

他和同事开始了细致地调研,

南下北上,

他们走访下游企业、经销商、业界专家,

虚心求教,

最终确定,

这是一个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好项目。

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为企业

提供了一亿元的贷款。

产品研发、测试、生产、销售,

王凡都全程参与



三年后,企业终于掌握核心技术。

然而产品一上市,

立即遭到了国外竞争对手的低价倾销竞争。

原本一枚120元的芯片一夜之间

跌到了12元一枚,

此后一年多,企业长期亏损,

卖出每一个产品都在赔本。

最危险时,

企业已被列为行内“重点关注对象”。


我们首先自己坚定信心,

这是个好项目,一定要坚持到底。

王凡说。

他们多方努力,

为企业争取直接投资,

同时帮助企业开发客户,提高生产能力。

熬过了寒冬,

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在市场竞争中一路高歌。



王凡曾粗略算账,

按照每个单元楼使用一枚芯片,

全国大概需要一亿枚,

单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省了100亿元的

光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从业十年,

王凡亲历了河南米字型高铁的崛起。

如今又在为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贡献力量,

十年,可以让一个地方改头换面,

十年,也足以让一个少年走向成熟。


王凡说:现在想来,

十年前我选择回来改变了我的一生。

这个选择让我参与到家乡建设中,

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

河南蓬勃发展的朝气。

这十年,我与河南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