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团滑县县委联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以下简称“华水”)生态环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滑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队员们零距离触摸运河遗存,沉浸式探寻古镇非遗,进行了一场生动的历史文化研学与实践。
实践活动的首站抵达了滑县大王庙。作为大运河滑县段的重要遗存,大王庙见证了运河千年的兴衰流转,如今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研究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殿内供奉着李冰、谢绪等五位治水先贤,生动展现了古代水利治理智慧与民间信仰的深度融合,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运河文化的深厚根基。行走在古河道旁,队员们亲触这条曾日泊漕船2000余艘、商贸繁荣被誉为“小天津”的黄金水道。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队员们于运河畔规范采集了水样与土样,大家将专业所学与实践结合,通过具体数据感受滑县对古运河的生态守护。随后,实践队到滑县大运河研学教育基地,先后探访了滑县古船博物馆与滑县历史文化展馆。从彪炳史册的本土名人,到铿锵悠扬的三大地方戏曲(大弦戏、大平调、二夹弦);从香飘四海的道口烧鸡制作秘辛,到流光溢彩的锡器铸造、古朴生动的木版年画技艺,多元文化名片系统勾勒出滑县作为运河明珠的璀璨文明图谱。
队员们沿运河脉络走进顺河南街道口古镇,实地探访这座因河而兴的千年商埠。穿行于斑驳街巷,时光在每一处遗存中流淌:时光杂货铺(滑县百货公司旧址)的柜台铭刻着计划经济印记;传承九代的张炳烧鸡老铺飘散着百年卤香;同和裕银号展馆内,东柜房、西柜房、车房轿房、信息联络室等完整格局,无声诉说着近代金融传奇。队员们聆听“火神生日”祭祀传统与“水胡同”漕工生活典故,亲身触摸古镇肌理与大运河血脉相依的共生密码。转入顺河北街,昔日的粮行、布庄、茶肆遗址,更让队员们遥想“日过千帆、商贾云集”的漕运盛世繁华。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河南老字号“义兴张”道口烧鸡进行了参观学习。作为中华美食文化的瑰宝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口烧鸡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遐迩。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义兴张”烧鸡的百年传承、独特配方(“八大料”加“老汤”)及严谨的制作流程,亲身感受了匠心坚守的力量和“舌尖上的非遗”所承载的深厚地域文化底蕴。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实践队和企业负责人就烧鸡的历史发展、产品创新、运营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华水生态环境学院青年学子宝贵的心灵滋养与精神升华,也是对滑县历史文化展示的一次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