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这场大规模防疫战,有太多青年的身影:一线医护、基层警察、社区工作者、防疫志愿者、基层干部、快递小哥……
在平常,他们跟你我一样,平凡而普通,但当时代发出召唤时,他们挺身而出,勇敢地面对,坚韧地付出!
现在,国内疫情告一段落。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以对青年的最高礼遇,褒奖这些平凡英雄,是对这些青年人的最大肯定,也是对这一代青年群体的最大肯定!
今天,我们选择了一部分河南榜样青年,为读者呈现他们的抗疫故事,为时代留下他们的印记!
第24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张辉
年龄:37岁
职务: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河南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4月24日,湖北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实现清零。在500多公里之外的商丘,得知这一消息的张辉特别欣慰。
2月21日至3月30日,张辉作为河南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奋战39天,与李兰娟院士团队一起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忆及此番经历,张辉感慨:“我们就是在和死神赛跑,想尽一切办法,让病人留下来。”
“五虎勇士”主动请缨
“商丘老师”受欢迎
“张医生,你准备好了吗?如果插管插不进去,时间过长,病人很快就会不行。”
张辉点点头:“准备好了。”
他备好插管用物,做好三级防护,打开患者口腔,直视声门插入气管导管,固定稳妥,重新连接呼吸机,患者血氧饱和度很快上升到92%。一次成功,全程操作不到90秒,熟练手法让在场队员一致叹服。
这是2月27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5号楼病房,张辉正式进入新冠肺炎危重症病区的第一天。
新冠肺炎重症救治被称为与死神当面“掰手腕”。危重病人接受插管治疗是常态,但患者气道分泌物在插管过程中容易形成气溶胶,扩散度高,近距离操作使得感染概率增加,不仅考验医术,还有胆识和决断。
张辉2007年从新乡医学院临床专业毕业后,进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拥有十多年一线重症救治经历。
2月21日晚,医疗队到达武汉天河机场,路旁迎接队伍连声高呼:“感谢河南!武汉加油!”他暗下决心,定要还武汉一个春天。
与张辉在武汉并肩作战的,还有重症医学科的4位同事,他们被人称为“五虎勇士”。插管手术之前,张辉和组长杨林已经经历过一次挑战。
当天下午2点左右,一位患者氧饱和度突然降至48%,会诊发现是气胸,“如果不紧急抢救,随时会心脏骤停”。
一般情况下,气胸治疗是由胸外科医生实施手术,但疫情期间所有胸外科医生全部到其他病区工作,基本上找不到整编制队伍。上报后,杨林和张辉决定立即实施手术。仅十多分钟,就完成了一例胸腔闭式引流术,当时值班医生冲他俩竖起大拇指。
在随后举行的全院会诊上,俩人又主动请缨。“一位病人突发状况,氧合非常差,当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队的一位主任说他带来了一个技术,但只有理论,现场问有没有学ECMO(用CRRT机器的泵驱动串联膜肺,让血液经膜肺氧合)的,我说我和杨林会。”
当晚8时许,他们和其他医疗队共同为一患者实施“mini ECMO” ,这是此业务救治重症新冠肺炎在此院区的首次成功病例。从这天开始,“商丘老师”的称呼便在病区里传开了。
与“国家队”共同战疫
在5号楼CCU病区,李兰娟院士领衔树兰(杭州)医院医疗队、新疆医疗队以及武汉本地医护人员,一刻不停地奋战在救治危重症病患一线。
河南医疗队到来之前,李兰娟团队已在该病区应用“四抗二平衡”治疗理念,“人工肝”技术也被应用于救治这一病区的急危重症患者。
张辉(左)与李兰娟院士合影
忆及与“国家队”共同战疫经历,张辉依然很激动,“我们这次学到很多东西,像人工肝技术,回来之后已经按照李兰娟院士团队操作标准,开始大练兵,逐渐用于临床”。
4月13日,张辉隔离观察结束,妻子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个蛋糕,3个月大的小儿子咿咿呀呀,挥着小手,欢迎爸爸回家。
五四青春宣言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一定用实际行动和毕生精力,苦练本领,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绝不缺席。我们青年一代一定能成为民族复兴征途上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先锋力量。